化零為整先解決土地問題---政府可牽頭助文產進橫琴

發佈日期:2012 年 07 月 23 日 14:10
  • 分享至:

[澳門日報消息]     

政府銳意發展文創產業,兩年前成立文化產業委員會,文化局正制訂短、中、長期規劃,但真正的政策、措施未見出台,產業起步為艱。在最近文產會平常會議及業界討論中,均有意見倡澳門把握橫琴開發、區域合作契機,由政府牽頭成立公司,並在橫琴打造澳門文創基地,以強帶弱、以大帶小,協助業界進軍橫琴、擴大市場。類似的建議在其他領域也曾出現,確有一定道理、針對性及可行性,尤其是產業發展初期,需要一頭強而有力的開荒牛,政府應認真考慮,且出手要快,先解決橫琴的土地問題。

總結文產六特徵

文產會區域合作研究專項小組去年與內地及港台專家,開展了澳門文化產業發展定位研究,總結了現時澳門文產發展的六項特徵。其中三項為:文化事業興旺,但文化與產業基本脫鈎;大部分文產商號屬微企,甚至個體經營,規模化企業較小;內部文化消費需求不足,本地市場空間狹小。

對此的解決之道不外乎擴大市場,為澳門文化產品尋找出路;集合微企力量,化零為整等。由政府牽頭、出資成立公司,並在橫琴打造澳門文創基地具一定可行性,重點是解決澳門文創產業的內、外難題。內在難題在於中小微企財力有限,澳門租金過高,創業成本、風險實非起步中的文創中小微企可以承受。再者澳門缺乏空間,聚集文創中小企,發揮群聚效應。上述構思可借助政府力量,解決財力、租金、空間等問題,更擴大了澳門產品的潛在市場,走入區域合作。

外部難題在於澳門中小微企實力不足,無論單打獨鬥或集合力量,均難以向橫琴當局敲門。就算敲門成功,充其量是巨企、大型項目的配套,咽喉被鎖,形勢被動。另外,橫琴開發正處啟動階段,涉及衆多政府行為、政策取向,對未來各產業影響重大,澳門中小企“未夠班”討價還價,但若由官方背景的機構出面,以其實力、信心度、知名度優勢,有利爭取最佳條件,甚至可吸引外企加盟,壯大澳門文產實力。

帶頭外闖非新事

政府牽頭成立公司、帶領業界外闖並非新構思。商界多年前已向政府提出,冀在橫琴打造“澳門街”;會展業發展委員會近來亦正研究設立“國際會展盛事競投中心”的可行性。以上三個概念如出一轍,不同之處在於政府的投入程度及項目規模。就文創產業進軍橫琴而言,政府前期投資不小,特別要搶先在土地競爭激烈的橫琴爭取、認購土地,繼而興建硬件建設。

    誠然,政府牽頭模式成事與否需多方配合,適當的進退場政策、天時、地利、人和等缺一不可,推動文創產業發展亦有一定風險,但站在投資角度,土地有價,加上橫琴發展前景理想、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現階段投資橫琴土地有賺無蝕。政府購地建文創基地既可推動文創產業,亦可視為公共投資的一部分,為其他產業進軍橫琴創造條件,整體利多於弊,特區政府應積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