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是很多國家或城市競相發展的新興經濟產業。澳門發展文創產業的步伐相對遲緩,仍處起步階段。但文創產業屬於全球化社會中低耗能、高產出的產業,亦被視為“藍海”策略的範例,有別一般價格或惡性競爭的“紅海”市場。再者,發展文創產業更有利落實經濟適度多元和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遠期目標。當文化與商業互相結合,可加強地區綜合競爭能力。
致力發展本澳文化創意產業的目標,基本已達成一定社會共識。可是,社會上反映所謂培訓和研究、參觀與考察很多,研討及空談的更多,反而實際行動不太顯著。隨?橫琴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本澳應利用橫琴的發展空間加強培訓創意人才。除建設硬件和提供優惠政策,更重要的是令創意人才集聚起來,形成創意文化中心。業者可在此交換訊息、知識與靈感,同時也可輸出人才,提升影響力。橫琴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不但要提供產品和服務平台,還要全盤考慮建立創意人才的培訓基地,以及與大專院校合作,構建文創產業的產業鏈。
文化氛圍推動發展
無可否認,澳門具有發展文創產業的歷史底蘊,四百多年中葡文化的交匯點,擁有獨特的中西文化歷史和豐厚的文人遺產,可惜澳門世遺歷史城區卻沒有形成充滿創意和活力的文化氛圍。
此外,文創產品非常注重獨特性、質素和設計理念,也要緊貼潮流趨勢;文創產業的市場敏感度和創造性高,不僅關注兒童、年輕人市場,更要主動發掘創新的產品,以領先和推動潮流。如法蘭克福書展每年邀請不同的國家擔任主辦國,推銷德國的圖書文化、展銷各國書籍,並舉行出版論壇,成為國際書迷必遊的勝地之一。百老匯歌劇是美國音樂劇的重要發揚地,它是每位到訪紐約的旅客不可或缺的節目。這些別具特色的城市景觀,就是吸引全球觀?絡繹不絕的原因之一。
文化氛圍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必需品。假如到台灣去,可能會到誠品書店參觀,體驗當地獨特的閱讀文化氛圍;也或會去《海角七號》拍攝地點屏東縣觀光,欣賞該地點的特色風貌。
世界創意產業之父霍金斯(John Anthony Howhins)認為,當文創產業的產值達國家GDP的7%以上,才算是核心創意產業,英國的產值便達GDP的9%。中國期望於“十二五”規劃結束時,文化創意產業產值達1.8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的比重超過5%,繼而成為支柱產業。
中國的文創策略,以○六年作為中國文創產業發展的元年,因中國“十一五”首次把“創意產業”納入“規劃綱要”,上海正是中國最先推動文創產業的城市。現時上海較成功地集聚創意人才、觀光資源及大專院校,一定程度上形成產業鏈,令其可提升文創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學徒培訓儲備人才
參考世界許多地區均推行優惠政策以吸引文化創意愛好者。如泰國曼谷以行政程序和租稅優惠來吸引國際影視業者。○九年“創意香港辦公室”成為專門推動香港文創產業發展的機構。○三至○八年新加坡文創產業以年均5.3%的速度成長,當地亦非常重視人才培育與優秀人才的發展,專責部門“新聞通訊與藝術部”透過?學金支持培育創意人才,一○年提供總額約1,600萬澳門元的?學金。
○八年,英國成立“英國文化創意技能學院”負責文化和創意專業人才的培訓,其中一個大方向是推動學徒計劃。目前加入這項計劃的公司達百家,包括著名的英國皇家歌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等。新加坡觀察到英美等國在文創產業的策略和成就,透過此類學徒培訓計劃快速地增加創意人才,推出“創意產業學徒計劃”及相關職場技能資格,並提供達300萬美元資金,協助僱主支付員工在學徒期間的培訓和薪酬費用。
鄰近不少城市已致力發展文創產業,爭取成為有活力的文創產業中心。新加坡更預期一二年文創產業佔其GDP產值比重增至6%。各地文創產業的經驗確為澳門帶來不少啟示,政策扶持、人才培育中心及文化氛圍固然重要,在扶持中小型文化創意企業方面,應盡量避免大企業迫使小企業非得與其合作才得以實踐創意,卻又被剝削大部分的創意利潤,以確保業界的士氣和創意氛圍。
郭家偉